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医学知识

警惕颅内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来源:2015-01-21

概况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系统有破裂倾向的局灶性病理扩张。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动脉瘤。因瘤体一般很小不引起临床症状,所以在破裂之前很少被发现。动脉瘤破裂后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严重病理改变。动脉瘤性SAH是一种危重的疾病状态,动脉瘤初次破裂出血死亡率约为30-40%,再次破裂死亡率可高达80%,美国每年大约有30 000例动脉瘤性SAH发生,其中大部分(60%)死亡或终生残疾,预后较好的幸存者中有50%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心理障碍,所以颅内动脉瘤也被比做脑内的“定时炸弹”。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显著改变了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CTA和MRA无创性血管造影方法不仅可检出直径大于3 mm的动脉瘤和描述其特征,还能通过重建技术显示脑动脉瘤的三维形态结构。常规血管造影是检测脑动脉瘤并明确其特征的“金标准”,无论在急性期或慢性期都能够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检查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脑血管中去,然后在X线下可以看到造影剂在脑内随着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显示脑血管的形状,并能够看到是否有动脉瘤或脑出血存在。
治疗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包括外科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动脉瘤的位置、是否存在出血、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总体身体状况决定了手术时间、手术风险、恢复时间和预后。外科夹闭术是1937年Walter Dandy发明的,当时他利用一个银质的V字形金属夹子夹在颈内动脉瘤的颈部而成功的完成了手术。现在的动脉瘤夹通常由钛合金制成,已经出现了数百种大小、形状和型号各异的动脉瘤夹,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夹子。具体方法是:在相应的部位切除部分颅骨,探查脑和血管的情况,在发现动脉瘤后,小心地将它与周围地脑组织分离开来,然后用动脉瘤夹夹在动脉瘤的颈部,使之与供血动脉隔离。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发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动脉瘤夹的使用,夹闭术逐渐成为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操作过程。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和材料及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血管内技术日臻成熟,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势主要为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易接受、年高病情重也能耐受。首先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微弹簧圈放入动脉瘤腔内。这时,瘤腔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和停滞,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协作组(ISAT)在Lancet发表关于破裂囊状脑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在对2143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的比较后,认为对同时适合于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外科手术组。由于ISAT试验是迄今为止第1个关于动脉瘤手术和栓塞治疗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因此对血管内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ISAT的论文发表后,直接改变了夹闭和栓塞治疗的比例。在欧洲的部分医疗中心(特别是法国)已经把介入治疗列为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约85%的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