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科学事业的荣誉”
来源:2015-10-08
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3位科学家。
当晚,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中国科协、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到家中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时,屠呦呦很平静地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荣誉”。
■青蒿素带来的健康效益不可估量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10月6日上午,85岁的屠呦呦通过媒体正式发表了获奖感言。她表示,这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还是很高兴的。”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个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影响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
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抑制率十分不稳定。为此她翻阅了大量古代文献,最终在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发现相关记载,并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
随后,屠呦呦果断将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1971年,屠呦呦第一次成功地用该方法制取了青蒿提取物,这一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而就是这一步,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此后,屠呦呦又带领课题组到海南开展了青蒿素临床试验,并以身试药,在70年代首创其还原衍生物——双氢青蒿素,扩大了其生物活性。
屠呦呦凭借其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的贡献,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这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站在了最接近诺贝尔奖的地方。
今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颁奖词评价说:“屠呦呦首先发现了这种名为青蒿素的化合物……对于全球人口的健康所带来的健康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这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辉煌范例”
对于屠呦呦的获奖,我国医学科学界欢欣鼓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最热烈的祝贺。
陈竺表示,屠教授的工作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并与合作者一起获得了临床试验的成功。她的工作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战胜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屠呦呦先生是实至名归!”正在南非开普敦参加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表示,这一成果反映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积累,已经具备了在某些领域引领国际科技发展、甚至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并为人类科技进步打上中国科学家标志的基础与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评价,这是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作出的新贡献。“我们一定要积极学习屠老师的精神,更加勤奋地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创新是永恒的命题
在采访中,更多学者也在喜悦之余冷静地表达了对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考。
王国强表示:“屠老的获奖是对科学界、卫生界、中医药界的极大鼓舞,我们需要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创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激发创新精神。”
针对当前因获奖引发的中西医之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表示,屠教授获奖代表的是评奖委员会对科学领域杰出贡献和创新成就的认同,不分国籍种族,也不分中医西医。“青蒿素的发现实质上是现代科技对中药素材的一次成功挖掘。中药的发展一定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作为屠呦呦曾经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连达教授直言,青蒿素研制成功正说明当前中医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为中医药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则表示,中医药对于疾病的整体观和对待病人的个体化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系统生物学、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相结合,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技术手段,都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创新。
已入耄耋之年的屠呦呦目前仍关注着青蒿素合理用药等一系列医学问题。她坦言,自己做了一辈子青蒿素研究,希望能够物尽其用。“其实,青蒿素除了抗疟之外,还有其他疗效,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大家应该集合起来多做一些功课。”
在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后,屠呦呦曾经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希望我的获奖带来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更好地工作,多出成果,为世界人民造福。
图为10月6日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新华社记者李 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