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华山医院毛颖教授、孙广滨教授团队分获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

来源:2016-04-22




4月18日下午,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领衔项目《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广滨教授领衔项目《喉部前联合病变的外科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受隆重表彰。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难治性疾病。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同时,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 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外科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区域间医学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很多具有手术治疗指征的脑血管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大大降低了该类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复杂脑血管病无法通过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救治,成为了良性的脑血管病中的“绝症”!如何挽救这部分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手术治疗中的技术难点,也是作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顶尖学科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毛颖教授领衔的项目组通过采纳国际领先的无创优化血流分析 (NOVA) 计算机流体力学(CFD)等新技术精准分析手术前后的精细脑血流变化,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大胆开创新型脑血流重建手术,进一步改良、稳定已有术式,将病死率高达68%-85%的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变为“可治”,手术优良率为96%。已成为目前国际标准术式,研究成果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和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进行推广应用;同时,项目组革新颅内外搭桥技术治疗烟雾病,使其取得更为迅速且持久的脑血流改善,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风险能够降低至1.87%/人/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难治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其疗效结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至今共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8篇,SCI收录19篇(国际神经外科三大权威杂志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World Neurosurgery均有收录);项目组举办全国颅内外搭桥学习班12届,被全国200多家三级医院神经外科推广应用于数千例脑血管病变的治疗。

喉部前联合病变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点,如暴露困难无法切除干净,两侧距离靠近容易黏连,甚至引起喉狭窄等。孙广滨教授领衔的团队在过去15年中应用激光及显微缝合等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喉部病变(包括喉部良恶性及癌前病变)3000余例,其中涉及前联合的有508例,基本解决了暴露困难时病变的切除问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后认为:该项目综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具有新颖性,且项目研究成果对开展喉部前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喉部前联合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12 篇,共引用92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 项。在国际会议学术交流3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15 次,其中7次主题发言。研究成果连续4年列入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教学内容,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将该项技术向上海、浙江两地7家医院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