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需要共识 更需行动协同
来源:2016-07-14
近日,继人社部首次发文要求推进三医联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财政部又联合发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两个文件让人们感觉到,三医联动、协同推进的医改理念渐渐成为各相关部门的共识,并期望这些共识逐渐在具体行动中得以体现。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医改的舞台上,各有关部门既是利益攸关方,也是唱响大戏的台柱子,这些部门对医生开药的笔、患者选择的路、医疗资源的流向都起着引领的作用,最终实现医疗、医药领域供给侧的改革。一些地方的实践也已表明,不同部门沟通协调充分,改革措施形成合力,医改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福建省三明市实现的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实现实质性突破。
如今,多个文件释放了多部门推进医改的积极信号。比如强调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等。共同的文字表述,表明政府不同部门对医改的认识逐步相向而行,有的已经达成一定共识。当然,将共识转化为部门协同的共同行动,可能还需要达成更多的共识,甚至经过更为艰难的磨合。
首先,医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特点,决定了行动推进时要有同步性,需要各部门创造条件加以支持。比如,医保体系是医改的基础,医保政策对医疗体系既有制约也有激励,要发挥这两方面的作用,需要制度性的改革加以落实。如果由于担心基金安全过于强调其中的制约作用,对制度性改革心存畏惧,或者期望待其他部门改革推动之后再改,恐怕会因为基础条件不够,导致医改滞后,百姓依然难以享受到医改红利。
其次,医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特点,决定了医改是存在时间窗的。改革以药补医制度,需要改革药品采购制度,同时也需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扭曲的补偿机制改正过来。如果把药品价格压缩下来的空间,仅仅当作为财政补偿减负,而不是借机调整医疗收费格局,可能就导致我们错失深化医改的大好时机,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两个文件表达了推动医改的愿望,“配合改革,积极参与”成为主调,这将给当前的医改注入强力助推剂。当然,相关部门也应对改革时机和节奏把握存有的分歧予以正视,通过沟通,尽量在细化改革落实措施上形成协同的步调。如今,更多的部委主动参与进来,公众更加期待结束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局面,通过交流、互动、联合发力等方式,让医改的路线图更为清晰,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让公众在看病就医问题上少些担忧,享受到更多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