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论坛隆重开幕
来源:2018-03-16
2018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2018上海市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论坛”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隆重开幕。
16日上午举行了开幕仪式,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胡锦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钟平教授致开幕词。
本次大会设置了神经重症新进展及脑出血,颅内压及多模态监护,神经重症新进展、感染专场,神经重症进展、影像、康复及青年医师论坛,神经重症与神经创伤护理专场等多个分会场,内容涵盖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领域方方面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荟萃了上海市在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学术交流学习平台。会议吸引了来自上海乃至全国10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500余位参会代表。大会特邀报告8场、分会场报告58场。
江基尧教授
中国颅脑创伤的未来前进非常宽阔,不仅需要认真推广和实施《指南》和《专家共识》规范中国颅脑创伤的治疗流程和技术方法,更需要开展中国颅脑创伤循证医学研究开创世界的中国标准 。
康德智教授
NICU感染防控是需要多维度思考与执行的,要从预防到治疗,从提升技术到提高管理,从单一科室发展到多学科MDT。建立安全效率比,成本效益比都最大化的战略方针。
张文宏教授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治疗需要感染科的充分介入,更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工作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对于“感染”、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对于抗菌治疗需要精准治疗,找准病原菌用提高治疗效率。
张赛教授
轻型颅脑创伤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急诊就诊人数增加和缺乏特定症状性的特点日益受到关注。轻型颅脑创伤的发展首先需要形成和执行标准化国际通用的术语和分类体系;其次需要发展神经诊断技术提升诊断的灵敏度;最后需要研究对损伤前、创伤及伤后易损因素对功能性结果的影响调整治疗计划。
陈尔真教授
重症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知识面广泛,高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重症医学需要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综合性的运用现代化设备,利用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病床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干预手段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它是一所医院整体水平和实力的标志。
冯华教授
脑积水的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至今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建立更多的动物模型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创新、拓宽思路、“老药新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为患者营造新的希望。
王鸿利教授
凝血检测是拔牙/补牙、门诊小手术、自然分娩、剖宫产、大型手术等多种医疗行为进行前的必要检测。重视凝血检测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责任风险,降低患者的术后出血风险,直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杨帆教授
近年来随着病原菌构成的变迁,耐药革兰阴性菌威胁加大,车祸等创伤增多,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操作、植入物增多使医院获得性中枢神经感染病例不断增加。2017年出版的IDSA指南给出了很多新建议,正是当前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最需要的。
会议精粹
作为近年来上海市内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研究领域最具特色的会议,本次大会以丰富全面的会议内容、新颖多样的会议形式、顶级的授课专家团队呈现出诸多学术亮点和创新点。
在报告遴选上,注重高屋建瓴,邀请了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医学权威江基尧教授、康德智教授、张文宏教授和张赛教授对中国颅脑创伤的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报告选题来看,突出研究热点,内容新颖丰富,涵盖了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领域的前沿研究,拓宽了参会者的视野;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神经外科提供了创新的源泉,激发了新的活力。此外,多位青年学者在本次会议上崭露头角,为上海神经损伤及神经重症监护的传承注入了鲜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