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 首发仪式暨MDT共识解读
来源:2018-12-17
2018年12月1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4.2馆举办了《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新书发布会暨MDT共识解读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华山医院医务处王惠英处长,《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病例精粹》主编神经外科毛颖教授、吴劲松教授、肿瘤科梁晓华教授,副主编放疗科盛晓芳教授、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放疗科汪洋教授、放射科初曙光教授、神经内科陈向军教授,默沙东公司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牟艳萍女士、默沙东公司肿瘤医学事务部唐晓春副总裁。
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录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他表示首先要了解MDT的历史,才能领会MDT的真谛。在十八世纪以前,没有任何解剖设备,临床医生只能靠实体解剖提高临床水平。从十九世纪开始,医学有了X射线、显微镜,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仪器检测预知患者的病情。二十世纪后,数字影像、分子生物学逐渐崭露头角,各种新兴技术和新的医疗理念呈喷井式增长,所以细分了亚专科。二十世纪后期,国外就出现了多学科会诊,真正开始的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始于1997年,由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率先提出,强调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各亚专科间的协作。MDT模式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主治疗理念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所有科室规整到一起,强调多学科、多团队的参与,一切以服务患者为主,为他们谋求最大的利益。最后,周院士说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只是一个现今华山神经外科成果展示。我们的MDT团队仍要保持清醒头脑,MDT还在发展,现在这本书还有提高和充实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始终走在创新引领的科学前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指出,MDT是指实现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进行肿瘤个体化、系统化的综合治疗,这是神经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华山西院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建立起来的,在这里我们把所有学科进行融合,做了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从一开始到最后,包括患者的临终关怀和康复,我们的思想可以用八个字形容“聚精会神,经纬聚势”,今天的活动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也希望把这个理念向大家进行推广。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团队为这本书的出现所做的巨大贡献。这本书的背后来自于一个个真实案例的积累,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多学科协同合作的过程,也同时要感谢病人的信任,感谢合作伙伴默沙东公司长期的支持,让这本书能够顺利面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教授表示,能够代表医院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华山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病例精粹》新书发布,她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华山MDT团队所有工作人员努力的结晶,这本书也充分体现了华山神经肿瘤MDT团队长期以来工作实践的成果。华山MDT团队以多学科为模式,以病种为纽带,为广大的患者带来很多好处,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性神经肿瘤的问题。王处长介绍:“神经系统肿瘤MDT团队是华山医院创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之一,华山医院也一直致力于成立更多的MDT团队。神经系统肿瘤MDT团队在周院士的带领下成为华山医院MDT团队的龙头。因此,借助这个机会,我也要表达对我们神经肿瘤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感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副主任吴劲松教授介绍道,MDT不仅仅是一种临床服务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医学教学模式。从2013年开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定期组织召开脑胶质瘤MDT讨论会。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我们召开了上百次MDT病例讨论会,讨论了600多个病例,每一个病例都有它们各自的故事,甚至有一些病理诊断治疗过程是非常曲折的。谈到为什么要发起这样的工作?吴教授说道:“我们就是希望能够依托周院士,依托华山医院,依托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优势,能够借助华山医院整个综合多学科领域的优势,把各个力量聚集在一起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这其中我们也离不开默沙东公司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协助,离不开多学科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全国各地患者的信任。”
新书首发启动仪式
默沙东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牟艳萍女士
主要编委
我们了解到,在国外,MDT诊疗模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国际趋势以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对MDT诊疗模式的普及度并不高,您认为主要的障碍在哪里?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未来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推动MDT的开展?
毛颖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最主要的障碍在于:现在我们所推行的MDT模式,它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我们当然知道生命是无价的,但是一个MDT团队,五六个学科,每个学科参与几个医生,十几个医生围绕一个病人进行诊治,这其中代价可想而知,也不可能在所有的病人身上做到这一点。我们MDT团队的目标是针对一些难治性的或者说是比较难决定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诊治。对于大部分的病人我们严格根据专家共识、临床指南,就能够帮助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至于将来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觉得要给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他们来了以后从头到脚把问题解决掉。现在很多的病人最大的压力就是开完刀后,后续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不知道找谁。如果病人在不同科室间来回奔波,浪费的时间和金钱不说,最主要的是错过了最宝贵的治疗时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把这个理念要传播出去,让每一个地方的医生都有这样的理念,肿瘤不是单兵作战,是不同科室协同作战。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肿瘤的多学科诊疗也慢慢兴起,以往我们对肿瘤治疗多以单一治疗为主,相比过去的传统诊疗模式,您认为MDT诊疗模式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优势主要是什么,对患者来讲有何获益?
吴劲松教授:随着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专科医生的知识已经涵盖不了所有的疾病治疗每一个环节,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学科协同治疗。在MDT诊疗模式中,我们可以综合各个科室医师的意见,为患者制定最适合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这过程中,精确的病理诊断才能提供精确的治疗,个体化的病理诊断不仅仅是组织学的,还包括分子生物学。MDT诊疗模式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患者,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需要在不同科室间来回奔波,经过不同科室的会诊才能得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但在MDT模式下,所有的诊治是“一站式”的,为患者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社会效益明显,并且生存获益更加明显。
梁教授,您作为肿瘤科的大夫,您怎么看待MDT在脑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梁晓华教授:颅内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胶质瘤为主的原发性脑肿瘤,另外一类是由其他部位转移过去的,就是脑转移瘤。目前,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后放疗加原研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肿瘤内科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从整个肿瘤治疗的最近几年发展来看,药物治疗是改变晚期难治肿瘤当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发展药物治疗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空间,这可能是我们肿瘤内科要去思考的问题。在MDT团队合作当中,我们从神经外科、放疗科,包括其他科室当中学到了很多,我们一直思考着怎样在这个团队当中贡献我们小小的力量。刚才吴教授说希望华山医院脑胶质瘤患者能够达到20%的生存率,我在想如果再加5%是不是更好呢,这就是我们肿瘤内科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