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赵曜:用光热点燃病人希望

来源:2019-07-29

2.JPG


前几年,剧作家六六编剧的电视剧《心术》曾在全国各大卫视热播。本文主人公赵曜,就是《心术》中男主角的原型之一。平时,赵曜的生活几乎就是一台超高速运转的机器,他每天在刀剪勾针间“飞檐走壁”,心无旁骛。他坚守着那份执着,如灰蒙蒙的城市里陡然开启的一扇天门,让我们看到一片湛蓝天空;他豁达、幽默、温和,如一缕春风吹散了病人心中的阴霾,似一道暖阳,温暖了病人生命里的寒冬。六六在其博客文章《医生赵曜》中,将赵曜描绘成了一位仰头望月、道骨仙风般的医者:“他像一只独脚仙鹤,在我心中站立在池塘中央。”

“为拯救生命而活着”

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名扬海内外,是目前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在学生时代,当很多同学还在为将来的择业方向犹豫不定时,赵曜已经早早地把未来事业的方向锁定在神经外科,他非常希望能够在那里学到精湛的手术技艺。1999年,他顺利获得研究生免试保送资格进入神经外科,硕博连读。这一年,赵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神经外科职业生涯。进科不到一个星期,赵曜就被派往急诊室看病,面对呼啸而至的救护车、头破血流或者昏迷的脑外伤、脑出血病人,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忐忑惶恐而又刺激兴奋。从医的道路艰辛和枯燥,在赵曜名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随想”的微博里,记录着他点点滴滴的工作经历。“又是一天的手术,刚吃晚饭到家。初八上班开工至今,天天病人如潮,脑瘤如织……”“今下午到医院,遇见脑血管组的兄弟,满脸的苍黄,苦笑着说:‘昨天24小时做了5个急诊脑出血手术,现在又来了3个……我们学术小组,整理病史资料,从下午2点一直折腾到9点。’这就是我们的周末啊……”脑部肿瘤的手术风险极大,术后的康复也尤其重要,病人家属的情绪也会经常不稳定。而赵曜面对的是天天超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告诉记者,工作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无比精准,事事都要考虑周全。曾有同学硕士毕业后熬不住医生的清苦改行卖电脑,而赵曜却从未想过放弃。他自嘲,“我是为拯救生命而活”。为此,他时时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赵曜对时间的把控和利用在整个神经外科是出了名的。每周他都会打印一张工作计划表,时刻将需要完成的工作记录在案,然后按照计划表把一件件工作做完。他的学生马增翼曾经告诉记者,他的老师所有的事情都不会遗忘,包括为学生租房子、年底不忘与学生们一起吃顿饭这种细节小事。

赵曜的生活几乎是一个定位精准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息。他没有请过一天假。白天做医生,晚上做科研,每天晚上都是1点睡觉,早上6点45分起床,但是这部分的休息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一旦病人出现突发情况,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赵曜都要飞奔到病房进行紧急处理。工作日平均每天两台手术,每台手术要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站上五六个小时。周六、周日的时间也常常是在病房查房或同事开科研会中度过。有时候大年三十晚上还要出急诊。

事实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工作负荷之大可能超过外人的想象。整个科有110个医生,600多个床位,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几乎不可能有公休假,很少能照顾家庭。赵曜说,科里每年会安排两次亲子游,让医生能抽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这也算是一个福利。

每次手术都是一次“战斗”

虽然已是“身经百战”,但在赵曜看来,手术台上还是会发生突发事件让自己措手不及,每次手术都是一次“战斗”。有一次,赵曜和导师李士其教授正在进行一个巨大脑垂体瘤切除手术。赵曜是主刀医生,突然病人脑深部的一根大动脉破裂,鲜血汩汩冒了出来,当时赵曜有点懵,局面如不尽快控制,病人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李教授镇定自若地在一旁提醒指导和穿针引线,才使赵曜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动脉出血,化险为夷。做完手术,赵曜精疲力尽,满身是汗。那一刻,赵曜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每次在刀光剑影和浴血搏击后,师徒俩都会唏嘘着交流手术心得,李教授总是告诉徒弟,以后再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次,你就再也不怕了。赵曜告诉记者:“师如农夫,我如秧苗,有师如此,我焉能不成长?”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对医院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感激之情,特别感谢自己的两位导师周良辅院士和李士其教授。周良辅是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他对赵曜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关注,总是鼓励赵曜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探索,让赵曜的事业之路走得更加宽阔。李教授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垂体瘤治疗专家之一,也是赵曜的神经外科临床启蒙老师,从他那里,赵曜不仅仅学到神经外科临床技能,更是学到一种强大的对病人的责任感。而由师兄弟和科研合作伙伴组成的优秀团队,更是时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

在同事眼中,赵曜在忙碌的工作中,还是一个完美的“开心果”。他时常将工作中遇到的有趣故事在微博上编成诙谐小段,让很多人看了忍俊不禁。

请多关注脑垂体瘤病症

脑垂体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之一,患者可表现为严重的视力下降和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症状。赵曜告诉做记者,现在脑垂体瘤的发病率其实不低,每1000人中就有4人可能患有此病。虽然早期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一旦肿瘤长大,危险就大增。赵曜举例说,有时候病人脸部变宽,手脚粗大,查不出什么疾病,最后一查就是脑垂体瘤惹的祸,如果脑垂体瘤长期压迫视神经,就会造成失明的后果。他告诫道:当人们出现视力下降、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下降等状况时,除了看眼科、妇产科和男性科外,请一定要记得排除脑垂体瘤可能。

迄今赵曜采用多项微创新技术,已经独立开展脑垂体瘤手术治疗近千例,治疗数量和疗效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最权威的杂志Neurosurgery上。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的评价是:这是迄今报道数量最大的一组病例,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体现了手术团队高超的手术技能。目前在周良辅院士和李士其教授的领衔指导下,赵曜正在积极筹建一个国内外临床规模最大的垂体瘤研究中心,并建立了一个大样本(逾5000例)、数字化的垂体瘤临床资料数据库,血标本和肿瘤组织库。

1.JPG

赵曜日日鏖战于生死战线上

在忙碌和幽默伴随的幸福人生中,兼具仁心和仁术的赵曜,一如他名字的谐音,似暖阳“照耀”着身处险境的病人的心灵;似明灯“照亮”着病人们前行的道路。“我犹如一个孩童,仰望着每天的繁星,渴望着慢慢摘下满天星,收获幸福的喜悦。”日日鏖战于生死战线上的赵曜,甘之若饴地继续品味着自己医者的不悔人生。

名医简介

赵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脑垂体瘤的微创手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AJHG 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6项;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8个科研奖项;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英才和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作者:吴苡婷
编辑:沈湫莎 陈孙杰(实习生)
责任编辑: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