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刘 燕
作为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肖保国为人低调,毫不张扬,“优秀”“善良”“低调”是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吴劲松、石晶晟、施华都是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正是他们的本能善举,给了垂危生命不同的结局。但对此他们都说“救人是一种本能,不会想其他的”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探病,没想到自己却经历生死时刻。对夏阿姨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8月,短短20分钟所发生的那些事,足够她回味余生。
“如今,一些人追求物欲无度,造成信任危机,人人自保,你们是一股清流。是你们给予我修复信任危机的信心,你们让我看到‘雷锋精神’没有走远,‘雷锋同志’就在我们身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到一封特意用大红色纸张制成的感谢信,写信人就是夏阿姨。
永远忘不了这句“来,我背你!”
夏阿姨家的老人在华山医院住院,夏家几位子女定期轮流去探望。今年8月20日的一个午后,夏阿姨结束了探病,走到华山医院长乐路大门处,准备骑车回家。兴许是提的东西有点多,兴许是一脚没踩稳,她突然重重摔倒在地,更要命的是,拎包中的玻璃饭盒瞬间摔碎,碎片割伤了她。
“我感到剧烈疼痛,坐在地上后,只见腿上、身上全是血。”夏阿姨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求生的本能让她马上大声呼叫:“谁来救救我!”“快来救救我!”
看着鲜血从身上潺潺地流出,夏阿姨说,那一刻感觉到一种彻底的无助。“好多路人看着我,但大部分人都不晓得怎么办。我就喊:‘谁能给我一条毛巾!’也不知是谁,给我递来了一条毛巾。”夏阿姨不是医生,她凭直觉认为需要一条毛巾压住伤口,“不然血要流光了”。
当然,出血点到底在哪,她并不知道。“眼睛里不晓得是泪水,还是血水,反正是模糊的,但我的脑子格外清楚。”夏阿姨记得,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出现了。“来,我背你!”说着,这名男士背着她往华山医院急救室奔跑。
“他个子不高,年纪也不轻,背着百把斤重的我奋力快跑,全然不顾我的鲜血喷得他满身都是。”让夏阿姨感动的是,从华山医院长乐路大门到急救室,一路小跑期间还需上下台阶,路上,这名一心救人的“眼镜男士”终于体力不支,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他还问我‘你没事吧?’我哪里有事,我整个人摔在他的身上呀,血流了他一身,他简直像一个‘血人’!”夏阿姨忘不了接下来的一幕:就在这时,又跑上来两位男士帮忙,“我来,我来”,说着,三人合力把她送到急救室。
“安心了,你在华山医院急救室了。”失血过多的夏阿姨凭着最后一点力气,看着三位救命恩人带着一身血污走了,她怕再也找不到这些路人,赶紧问身边的人:“医生,救我的人都是谁?”
事后,她告诉记者,当时就想着,如果能活下来,一定要去报恩。在她沉沉睡去前,她记住了医生告诉她的这条信息:都是我们的医务人员,一个教授,一个所长……
争分夺秒,合力送伤者进急救室
原来,事发那天,夏阿姨在华山医院长乐路大门外的台阶上摔倒,之所以鲜血直流,是因为摔碎的玻璃饭盒碎片割破了她的手腕动脉,这才导致鲜血喷溅。
危急时刻,出去办事的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肖保国教授恰好路过,见此情形,他知道伤者失血过多会休克,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于是顾不得自己的事,赶紧找到一条毛巾压迫止血点,并迅速背起夏阿姨往急诊室跑。
这飞奔救人的一幕,恰好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吴劲松看到,赶紧上前帮忙。“看到肖教授的时候他衣服上都是血,步子飞快,开始我还以为是伤者家属呢,没想到是我们的肖教授。不过,幸好肖教授抢救及时,按照这样的出血程度,如果再晚五分钟,伤者可能就要休克了。”吴劲松回忆。
尽管夏阿姨就摔倒在华山医院大门外,不过,从地形上看,由长乐路大门到急诊室几乎要横穿华山医院,距离约200米。
这是一条200米的“生命赛道”,“个子不高,年龄也不小”的肖保国深知此时“时间真的就是生命”,他几次踉跄,几次坚持,终于在快到急诊大厅时,因体力不支而摔倒。此时,吴劲松见状,冲上去“接力”,并与闻讯赶来的骨科石晶晟医生、急诊副护士长施华,以及路过的工勤人员郑祥云一起,将夏阿姨用最快速度送到了急诊抢救室。
“伤口很深,就看到血一直在流,急诊室的地上一路都是血。虽然用纱布加压止血,但不一会儿纱布就全湿了,只能用填塞止血法止血。”施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阿姨虽然神志清楚,但口唇已经发干、发白,血压也偏低,情况很危险。
石晶晟紧急处理后,确定这名患者受伤部位在手腕,第一时间呼叫急诊手外科楚彬医生。楚彬打开创面后初步明确夏阿姨是由于被玻璃刺穿桡动脉,导致桡动脉两处破裂,附带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损伤,导致大出血。
考虑到今后手功能的康复,医生第一时间为夏阿姨采用了伤口局部加压与抬高患肢的方式止住了大出血。当天,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为她进行了紧急手术,完成神经探查及动脉吻合和肌腱吻合。至此,夏阿姨总算脱险了。
“救人是一种本能,不会想其他”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慢慢恢复过来的夏阿姨才从护士那里得知,当时帮助过她的三个人都是华山医院的医务人员,名叫:肖保国、吴劲松、石晶晟。
“肖保国,生于1954年,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修,1996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下半年回到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担任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阿姨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救命恩人”的一切信息,越查越感动,“算算年纪,肖老师也65岁了,年纪不小了,当时二话不说就背起我往急诊跑”。
8月23日,夏阿姨出院了,一心报恩的她决定把故事写下来。8月25日,她又来到华山医院附近,制作购买感谢锦旗。就在核对姓名之际,一位正在打印资料的同学听到了“肖保国”的名字后说,“这是我的老师呀,他真的人很好!”
由这名热心同学带路,夏阿姨找到了肖保国所在的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8月27日,她终于与救命恩人重逢了。
面对专程来致谢的夏阿姨,肖保国连连摆手说:“没关系的,这不算什么。”令人没想到的是,夏阿姨在所里还有些“名气”。原来,当天没办成事的肖保国送完夏阿姨,满身血污的他只得回到所里换衣服,结果把学生们吓坏了,“以为肖老师出事受伤了,全身上下都是血!”
因此,从感谢信里读到肖保国、吴劲松、石晶晟等医生“英勇救人”的事迹,同事们都不觉得奇怪,“这就是他们!”
作为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肖保国主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生物标志、免疫治疗及神经保护等研究,醉心学术,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但他为人低调,毫不张扬,“优秀”“善良”“低调”是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吴劲松、石晶晟、施华都是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参与过包括华山医院红十字援巴基斯坦瓜达尔医疗队在内的各种国内、国际紧急救援任务。谈及此事,他们几个都说:“救人是一种本能,不会想其他的。”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这群医务人员的本能善举,给了垂危生命不同的结局。
“感谢华山医院有这么好的医护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高超的医疗技术,一大批医护人员都拥有高素质和优秀品质!在急救室、手外科治疗的这几天里,我得到精心的治疗和细心、暖心的护理和照顾,心里一直感到暖洋洋的!”夏阿姨在信中写道,正是这群医务人员“毫不犹豫、救人于危难之时”的举动挽救了她,她要给予白衣天使们“十二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