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JNS社论】毛颖教授:中国神经外科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及思考

来源:2020-04-11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兼西院执行院长毛颖教授团队撰写的:中国神经外科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及思考,4月10日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欢迎阅读,分享!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原文




2020年的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注定不同寻常。当14亿中国人正在庆祝这个他们最看重的节日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并快速辐射全国以及至海外多个国家。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2020年的春天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是命运。


在过去的2个月中,我们目击了数以万计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在痛苦和恐惧中挣扎,看到了数以千计的生离死别。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包括神经外科医生在内的全中国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大无畏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共有3万多名医护人员和74支医疗队援助湖北,其中有9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作为领队。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我所在职的华山医院也向武汉派遣了273人的医疗队,深入疫情最重的地区,其中约1/4是神经重症医师和护士。截至3月15日,全国至少已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有至少46位医护工作者为疫情防控献出生命(截至4月6日,已有62位献出宝贵生命,编者注)。这其中包括我的同行,中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教授。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中国神经外科的急诊手术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止。2月16日,中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脑卒中患者在哈尔滨完成手术。全国其他地区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在为无法拖延的患者实施紧急手术治疗。虽然目前还无法统计全国的手术数量,但华山医院在2月1日至3月15日疫情最重期间完成了急诊手术122例,其中包括脑出血49例,脑外伤27例,动脉瘤破裂15例,脑肿瘤31例。


目前,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趋于好转,各项医疗工作正逐步恢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我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并以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心态深刻思考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医疗技术方面,我觉得一个值得被信任的神经外科团队,应具备救治患有传染性疾病但同时需要紧急手术患者的能力,医院行政管理层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救治患者同时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其次,神经外科团队应该重视重症医学知识的学习,以应对复杂危重的患者。


在外部环境和职业发展方面,虽然此次疫情期间大部分门诊工作都暂停,但很少有患者因此延误病情的诊治。事实上,疫情期间很大一部分神经外科医生开展了网上远程会诊咨询和随访,神经外科医生的在线专业学习和研讨更是如火如荼、每日不断。根据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互联网教育及咨询平台“神外资讯”统计,疫情发生以来,该平台(含子平台神外咨询神介资讯)及其合作机构联合邀请了近千位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专家,共举办神经外科十余个相关病种的患者公益在线答疑和MDT会诊共近百场,面向国内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生的在线课程超百讲,与美国、欧洲的医生同道海外连线十余场这些线上活动累计吸引了近百万人次的患者和医学专业人士观看和互动(数据截至4月10日,编者注)。另外,之前被广泛关注的中国医患矛盾和医院暴力似乎在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得到了显著改善。当疫情结束时,也许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可以对我们的医患关系有重新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神经外科医生在医院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是否能在社区及其他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医疗改革是否能建立更好的模式来回馈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新一代通信技术如何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性?这些都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肆虐。科学家们正通过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来应对这一危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疫苗、药物来对抗疫情。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度过这场危机,我也乐观地认为,此次疫情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不仅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我们最终将赢得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所有医务人员必将与所有患者站在一起,而神经外科医生也将是这场战斗的主要力量!


毛颖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查看疫情期间神外资讯在线答疑及讲课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