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打造多主体“超级医院”,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正在建设中

来源:2021-06-30















近期,新虹桥医学中心受到国家发改委的重点推荐,并组织兄弟省市现场调研。这个园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TA的亮点特色吧!















图片

被列为202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位于虹桥商务区15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2010年3月由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立项启动,由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整个园区占地100公顷,其中一期42公顷,二期备用地约58公顷。2017年6月,国家卫计委等5部委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代表上海申报入选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一个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同城效应”

图片


园区正南方3公里是国家会展中心,进口博览会的所在地。虹桥交通枢纽位于园区东南方向,距离园区直线距离5.3公里,从交通枢纽乘车经过全封闭的高架路,10分钟可以到达园区。地铁13号线西延伸段已获规划批准,未来会通过园区东侧的联友路,由北向南到达徐泾东站换乘,大大方便了园区的出行。


本项目通过虹桥交通枢纽,3小时可以覆盖周边16个中心城市,55个中等城市以及1000多个小城镇,辐射3亿人群。现在,通过虹桥枢纽高铁的快速交通,可以实现一个小时长三角都市圈的“同城效应”。





便捷优质的医疗资源

图片


位于园区一期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定位于“小综合、大专科”,占地100亩,对接国家脑科计划,打造国家神经科学临床医学中心、长三角创伤医学中心及大虹桥区域医疗中心。目前,门诊开放有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感染科、皮肤科等23个科室。


截至2021年4月底,门急诊累计近85万人次,出院5万人次,手术近3.1万台。初步统计显示,出院病人中长三角病人超过90%。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的病人,通过虹桥交通枢纽可以非常便捷地享受到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的优质医疗资源。





高度集约化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根据市政府对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提出“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约化”要求,园区积极探索“医疗服务、医技保障、管理集成、产业延伸”的创新发展模式采用“高效用地、能源共享、医技服务共享”发展理念和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医疗服务机构和人才,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平台。


图片


园区一期医疗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其中,国有资金以股权等形式对参投项目进行引导,落实医改政策相关要求,国有资金占项目总投资不到5%。


图片


园区集约化的能源中心,为整个园区包括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在内的8个医疗机构提供冷热源以及应急电源,该项目由上海申能集团牵头建设和运营。园区集约化的医技中心,是园区集约化的医技门诊服务平台,占地50亩,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




“1+7”的多元办医格局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已初步形成“1+7”多元办医格局,由位于园区核心地块的医技中心和7家医疗机构组成,7家医疗机构分别是位于东南侧的泰和诚肿瘤医院,东侧的新加坡百汇医院,西侧西南骨科医院,北侧4个体量相对比较小的绿叶医疗美容医院、星晨儿童医院、慈弘妇产科医院和览海康复医院。


其中康复、骨科、儿童和妇产科医院正积极探索建成后与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公立医院开展人才、技术和管理的资源整合合作。


图片


园区二期目前已获批3所医院(绿叶利兰医院、协华脑科医院、圣康达医院),其中绿叶利兰综合性医院的合作方是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除医院外,二期引进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威高国际研究院、康宁杰瑞国际运营及转化研究中心、先声药业中国研发中心、华峰集团管理总部、东软上海科技中心、卓然股份(上海创新基地)8家企业,聚焦大健康产业链上教育、研发、转化等特色项目。



图片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医学园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根植于促进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发展联动的功能定位,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一家多主体的“超级医院”。


资料提供: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委社会处

编辑: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