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泰教授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来源:2022-02-13
杨德泰教授,医学泰斗,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神经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亦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经蝶显微手术的开山鼻祖。
在杨德泰教授逝世5周年之际,特撰此文追思前辈;同时,也让我们迎着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建科70周年的到来,学史增信,薪火相传,开创奋进。
注:特别感谢李士其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不仅提供了鲜活回忆,也对部分内容做了把关斧正;文末引用了李士其教授、鲍伟民教授、赵曜教授、王镛斐教授和杨伯捷教授五年前对杨德泰教授的缅怀之辞,在此一并感谢。
新中国神外的先行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独立的神经外科。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外科医学中的主要分支——神经外科更是“刚刚起步”。1952年杨德泰教授同史玉泉教授、蒋大介教授和朱祯卿教授在上海医学院内科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神经外科,设床位8张,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之一。而当时全中国设有神经外科的医院只有三家:天津医学院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上海医学院内科医院(也就是华山医院的前身)。
1954年10月,卫生部邀请原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阿鲁秋诺夫来华,在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培训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同时也请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医生任教,并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采取边培训学习、边工作的方式。来自北京医学院的学员有柴万兴教授、陈炳桓教授、赵雅度教授、白广明教授、詹名抒教授和蔡振通教授,来自上海医学院的则有蒋大介教授、杨德泰教授和俞少华教授。杨德泰教授在学习班接受系统、规范的学习训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亟待大展拳脚发挥所长、造福百姓。
杨德泰教授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及带教研究生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执著追求,收获了累累硕果:
★ 在70年代和史玉泉教授等共同研制脑脊液分流装置,获1975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980年上海市优秀产品三等奖。
★ “颅骨骨折的机制研究-应用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获1983年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 198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曾获上海市199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5年“垂体巨大腺瘤的经颅底入路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开天辟地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开拓者之一
1978年,北京协和医院尹昭炎教授赴美参观学习Wilson医生经口鼻蝶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回国后,自制手术器械并最早在国内开展该项手术。杨德泰教授再次入京学习,回科后带领学生们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几经改革和优化了入路,使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成为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垂体瘤患者手术后的损伤感染病例明显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杨德泰教授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诊治策略,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之初,困难重重,所谓万事开头难。据杨德泰教授最早带教的研究生李士其教授(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名誉组长)回忆,当时做该手术存在三重困难:(1)由于当时的神经外科医生对于鼻子的解剖构造并不十分熟悉,因此在做垂体瘤手术之前,会请来当时的医院办事员、曾经当过耳鼻喉科医生的赵浦生医生协助,待暴露了鞍底以后再请杨教授实施手术;(2)当时一台这样新颖的入路手术要几个人做5、6个小时才能完成,强度非常之大,这让很多医生望而却步;(3)当时医院还没有引进核磁共振,头颅CT等设备也引进不久,术前精确诊断存在诸多困难。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杨德泰教授带领学生一路摸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无到有创造条件,将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开创性研究坚持下来、成熟起来、推广开来。
小小卡片“传、帮、带”
据李士其教授回忆,杨德泰教授顺利开展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后,为每位患者都建立了专属的卡片,详细记录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情况。在此后的随访中,卡片继续发挥了资料库的重要作用,它既承载着医者对患者的极度负责和爱心,也是后期定期跟踪检查病情的绝佳利器,指导患者精准康复或再次手术。
不仅如此,小小的卡片,还是杨德泰教授再次学习的宝贵学习资料。通过横向的比对、纵向的追踪,众多患者的病情可立体展现于眼前,便于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和总结,助推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向创新迈进。在此基础上,相关的诊疗规范也渐渐形成,为后辈医者提供了更好精进的平台。
此外,小小的卡片,也承担了“传、帮、带”的重要作用,是杨德泰教授培养学生的宝贵“课件”。卡片上的记录、备注、重点标注,都是杨德泰教授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学生手捧小小卡片,疑难症状一目了然,患者类型尽收眼底,加之杨教授的画睛点拨,豁然开朗并非难事,可谓事半功倍授业解惑,传承重任指日可成。
前赴后继 成就今日“金垂体”
如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亚专科发展迅猛,“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也不断创造佳绩;每年垂体瘤手术量超1500例,垂体瘤手术后的内分泌缓解率>90%、手术并发症<1%......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切都始于杨德泰教授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得益于后辈习得前辈的治学精神和医者风范。
医者担当 紧跟前沿
“我是一个癌症康复个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康复史。我能够开开心心地活到现在,靠的是金华当地医院快速的诊断,更加靠的是故乡的医生们‘仙人指路’、医技精湛、妙手回春。”回首抗癌路,70多岁的周润年态度平和坦然,面对癌症已不再害怕。
周润年的家乡在上海,毕业后分配到浙江金华工作,在大学任教。1995年寒假结束,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她清楚感觉到自己的不对劲,授课时口齿不清,而且板书怎么也写不工整、写不大,更奇怪的是她开始经常会被门槛绊着,自己明知道腿要抬高些,可是腿脚却不听使唤了。
在当地医院经CT等一系列跟踪检查,结果出来了——肺癌并且脑转移,医院多次会诊制定了三个治疗方案供选择。就在这关键时刻,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泰斗级前辈杨德泰教授正好来金华出差,院方也请他为周润年进行会诊,定夺治疗方案。
杨德泰教授当时已年近古稀,穿着一件黑颜色的皮夹克,戴了一顶黑颜色的鸭舌帽,高大壮实精神矍铄,看上去只有六十来岁。杨德泰教授查看了病人的情况后,认为病情还未糟糕透顶,建议前往医疗资源更好的上海进行治疗,并亲切安慰患者:“周老师,你会好的。”随后杨德泰教授果断设计出新的诊疗方案:“先开伽玛刀消除脑部病灶,再做开胸手术去除肺部肿瘤。要保存好体力,和病魔抢时间!”金玉良言,字字珠玑。面对杨德泰教授的倾力点拨、贵察声色,患者周润年感激不已,抗病主战场立马从金华转移到了故乡上海。
在1995年的时候,伽玛刀还是新生事物。1968年,第一台伽玛刀诞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Sophiabemmet医院,原拟用于治疗运动性和精神性疾患。随着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范围逐渐扩大,技术日臻成熟,应用伽玛刀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肿瘤、癌症、传入神经阻滞痛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种不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已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生。伽玛刀作为第一代无创伤癌症治疗设备,被誉为医学治疗史上的一个革命。
当时,华山医院附属伽玛刀医院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就连住在上海的亲戚朋友也都没有听说过。经过全力抢救,周润年在一个月内先后完成了脑部伽玛刀手术和右上肺叶全切除手术,之后又经过四次化疗和中药调理,最终保住了宝贵的生命。
诲人不倦 师恩浩荡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杨德泰教授同史玉泉教授、蒋大介教授等前辈就在为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不断努力,1954年卫生部确定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外科(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为神经外科医师进修单位,并开设颅脑外伤学习班,为大量青年人才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正是此时,杨德泰教授等众多老一辈专家,开始了神经外科的教学工作,长达数十年。
杨德泰教授热情扶植后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许多人已是当地的神经外科骨干,其中如李士其教授、鲍伟民教授等已成为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
李士其教授感恩回忆:“我跟着杨教授临床学习了4、5年,在他旁边观摩手术进行学习。杨教授每个礼拜不厌其烦组织学生一起就疑难问题进行病例讨论、诊断。经过这些年的扎实打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技术(从诊断到手术、手术以后的处理)我基本上都已掌握,这其中杨教授给予了很大帮助。杨教授带教我们临床的时候,要求很高,嘱咐我们要实质性地使手术真正解决病人痛苦,因为只有肿瘤真正切除干净,病人以后的健康才确切有保障。他对于患者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带教我们的时候,也是以患者为中心出发。虽然(我)此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当学生了,我还是会经常请教德高望重的杨教授。因为当时的高要求,所以现在大家把技术都掌握得非常好,华山医院做手术的效果也就很好,我们是全世界垂体瘤手术做得最多的单位。”
杨德泰教授离世后,他曾经的学生们难抑沉痛,纷纷表达哀悼之情,以下列举部分。
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哀悼恩师杨德泰教授的不幸辞世!师恩难忘,作为您的学生,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您的指引和帮助下取得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组会继承您的遗志,继续行走在您用一生的心血开拓出的医学之路上,老师一路走好!
李士其教授
恩师杨德泰教授因病不幸辞世,学生我心情无比沉痛,深切哀悼!回想以往在学习上的成长进步和工作上取得的点滴成绩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指导,师恩难忘!晚辈将继承您的遗志,发扬您对垂体肿瘤开拓专研的精神,与师兄弟们一起将该项工作做好。愿老师一路走好!
鲍伟民教授
杨教授是我老师的老师,我算是他的“孙字”辈。我进华山时,他已退休多年,但仍时时关心科室的发展建设。他为人和蔼,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杨教授”。每每听李教授提及杨教授当年在我们难以想象的困苦环境下,和史玉泉、蒋大介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携手艰苦创业,我们都无比地钦佩感慨,深知今天的一切都来自不易,凝结着他们老一辈的呕心沥血,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之所在!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杨德泰教授!
赵曜教授
敬爱的杨德泰老师是我的师爷爷。回想起每年拜年时杨老和蔼可亲,精神矍铄,畅谈抗美援朝的模样,深感悲痛。但可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的是,现在我和师兄弟们正接过杨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老师李士其教授的带领下,续写中国垂体瘤事业的光辉未来。杨老奋斗不息的精神永驻我们心中。
王镛斐教授
老杨教授千古!第一次见到杨老是做实习医生时在上宾旁的ICU病房看见他在教育学生,之后在伽玛刀医院的二年时光里每星期迎接他查房,再以后每年初一第一个就给他拜年。老杨教授乐观豁达,给我印象很深。
杨伯捷教授
识别二维码,查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页
参考文献
1.《翻开病史看医院110年历史变迁》.华山医务公众号
2.《“我的抗癌故事”专栏|周润年: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途中,她已成功抗癌24载 》.乐活老年公众号
3.浙江金华周润年.《故乡上海拨了我第二次生命(沪语版) 作者:浙江金华周润年(微信名乔蒂) 播音:牛美华老师 改编:钱乃荣教授》.学上海话公众号
4.《自然》子刊:上海华山医院垂体瘤研究团队在库欣病基础研究领域再获重要突破:探索百年神秘致死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神外资讯公众号
5.《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中华外科杂志公众号
6.《【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蒋大介教授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神外资讯公众号
7.《【华山微党课•70年人和事㉚】中国神经外科先驱蒋大介教授:俯首为牛,妙手良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