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1周年
推进神经医学学科发展
4月5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应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首创的全自动特定功能神经束成像技术辅助唤醒麻醉开颅,为一例累及左额语言区的胶质瘤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
◆患者术前MR与术中肿瘤切除后MR对比,可见肿瘤全切
患者为中年女性,因反复肢体抽搐,癫痫发作2年就医。检查时发现左侧额叶语言功能区附近胶质瘤,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会逐步扩大,侵犯周围的语言功能区及口唇运动区,最终会影响运动功能区,导致运动性失语和右侧口角歪斜及肢体瘫痪。
术前患者通过设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影像扫描,技术团队辅助完成自动化语言功能神经传导束重建,并通过现有导航设备进行术中定位。术前可见背侧语言通路的弓状束与上纵束分别位于左额肿瘤的下方和后方,需要特别保护;术中,神经外科宋剑平、苏兴奋医生通过皮层电刺激,精确定位语言区,并与术前的自动化神经束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可见Broca(运动性语言中枢)区与重建的弓状束额叶止点区域、口唇运动区与上纵束额叶止点区域高度吻合,证明了术前影像分析的精确性。
◆术中DCS确定A点(Broca区)与重建的弓状束额叶止点区域、B点(口唇运动区)与上纵束额叶止点区域高度吻合
目前,该全自动特定神经束成像技术可以完成语言、运动与视觉相关神经传导束的自动化重建,由神经外科宋剑平医生与技术团队合作开发并完成技术转化,满足临床痛点需求、推进医疗同质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
精准微创与功能保护是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的目标。人类大脑的功能区可分为功能皮层与神经传导束两大类。如果说功能皮层就像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那么神经束就是无数的电路线,连接着功能皮层与终端输出的结构。这两者都是神经外科医生需要保护的重要结构。如何在术前、术中定位与识别这些功能结构,对于一台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尤为重要。
功能皮层的定位与识别技术目前相对成熟,如术中皮质电刺激(Direct cortical stimulation,简称:DCS)为目前临床功能皮层定位的金标准。目前临床常用的功能神经束成像技术有赖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简称:DTI)和结合神经束追踪技术来实现,二者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非侵入性方式定位功能神经束的技术手段。
✦麻醉科主任医生曾凯在复合手术室为需要术中唤醒麻醉的病人实施头皮神经阻滞
在临床实践中,有关语言、运动与视觉的神经束是最重要的功能性结构。但由于特定功能神经束成像技术的复杂性,现有导航工作站进行以上特定功能神经束成像需要通过人为画定感兴趣区才能实现神经束追踪,这就导致功能神经束成像在不同操作者之间,由于经验、技术的差距,会出现误差,从而限制了该技术于临床的有效开展。因此,一项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神经束自动化成像的技术方法,可以更好地服务神经外科临床医师、造福广大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是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起源上海、辐射全国”的示范项目,旨在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帮助与提高区域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国家中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