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血管病专业组介绍
来源:2015-03-06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脑、脊髓血管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医疗中心之一,目前每年诊治的脑、脊髓血管性疾病数量超过2500例,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由于治疗理念与国际接轨、治疗经验丰富、临床效果优良,使得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专业一直占据国内领先的地位,某些方面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脑、脊髓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外伤性头面部血管性损伤(主要有TCCF、恶性鼻出血等)、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脊髓动静脉畸形、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和髓周动静脉瘘(SDAVF和SSAVF)、Cobb’s综合征等。
周良辅院士的带领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的手术治疗,其中《难治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毛颖教授牵头,开展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初步建立SAH和颅内动脉瘤诊治流程,并向全国各神经外科推广普及;2011年,毛颖教授继续领衔开展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明确未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制定并规范未破裂脑动脉瘤和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期治疗方案。近年来,运用多种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与脑电生理监护,规范复杂脑动脉瘤的血流重建方案选择,建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血管重建术指南性治疗流程。
二十世纪末,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速,最初它只限于用球囊阻塞载瘤动脉,由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各种不同性能的弹簧圈、新型球囊、裸支架、密网支架、带膜支架、液体栓塞剂等一大批新型栓塞材料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和其他血管性疾病通过血管内介入方法得以治疗,而且疗效显著提高。近15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专业组每年收治脑动脉瘤超过550余例,其中约1/2以上通过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长期随访显示疗效良好。2009年,上海市科委择优委托项目《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标准化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提出动脉瘤栓塞治疗量化栓塞率的概念并初步阐述了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相关因素的关系;2011年,科技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之课题七《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研究》;2013年,国家“973”项目《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2011年,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多种微创治疗技术及预后因素分析》;2014年,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手术风险评估及并发症防治》;2014年,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培养计划项目(跟踪类)《新型内皮祖细胞捕捉覆膜支架的研制及基础应用研究》;2014年,上海市科委《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2011年,《onyx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研究》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专业组,不仅在诊治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开展了全部的脑缺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烟雾病的外科治疗等,技术之系统、规范和全面为国内外少见。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烟雾病外科治疗的质量及数量一直处在国内外居于领先水平,多次在国内外的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作专题发言,并已举办了12届此项目的全国性学习班,使技术得以推广。2012年,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烟雾病的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研究》;2011年,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运重建微创技术体系研究》。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专业组,长期秉承临床带动科研、科研指导临床的方针,使得临床、科研双丰收,仅2014年已发表 SCI文章18篇,国内核心期刊 5篇。